维益德(大连)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那些在央视工作过的甘肃人:从文县白马河畔走出的藏族播音员耿萨
在中央电视台众多的记者、主持人中,有一群来自甘肃的帅哥、美女们,他们不仅以漂亮的容貌、优雅的气质征服了观众,而且以高尚的情操,谦虚谨慎的敬业精神赢得了全国观众的认可和喜爱。他们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中国的新闻主持事业维益德(大连)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为甘肃人争了不少气。下面我就来说说他们的故事。
白马藏家姑娘耿萨
在美女如云的央视,能够成为佼佼者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而对于一个来自偏远贫困地区的藏族姑娘就更加难上加难了,主持过《朝闻天下》、《新闻30分》等栏目的美女主播耿萨就是一位来自甘肃陇南市文县的白马藏族姑娘。看耿萨主持节目时,她吐字清晰流畅、字正腔圆、朴实明朗,听来如潺潺流水,让终日忙碌劳累的人们停下来,享受一下生活的宁静。不了解她的人根本看不出她是一位藏族姑娘,要知道即使是在教育和网络发达的现在,在偏远地区还有许多和她同龄的藏族同胞不大会说普通话,而耿萨在艰苦的条件下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确实令人敬佩。
文县地处甘肃东南部的秦巴山区,境内高山、峡谷、丘陵、盆地交错,气候垂直分布差异巨大,造就了高山草甸、原始森林和湿地等瑰丽奇特的自然景观。起源于氐、羌、吐蕃等古老民族的白马藏族就世代生活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文县铁楼藏族乡强曲行政村就是一个典型的达嘎山寨,这里拥有独特的藏羌文化,拥有被称为“陇上江南”的秀丽风光,还拥有“中国国宝”大熊猫和川金丝猴。在这片被现代文明遗忘的人间仙境,每年会吸引大量的游客来此观光旅游,人们在享受如画美景的时候,谁能会想到这里曾经走出了一位在央视工作的藏家姑娘,她就是耿萨。
1966年6月11日,耿萨出生于文县铁楼藏族乡草河坝村一户藏族家庭。她的父亲是村干部,母亲是一位赤脚医生。耿萨是她的藏语名字,汉语名字叫余恩惠。耿萨有姊妹四人,她排行老二。小耿萨继承了白马藏族人能歌善舞的天性,不用谁刻意去教,她看一遍大人跳舞,就能模仿得惟妙惟肖。她是学校有名的小艺术家,每次活动,都能看到她翩翩起舞的身影和听到她婉转靓丽的歌声,因此被老师和同学们称为百灵鸟。
童年的生活是无忧无虑最幸福的,可是在1979年家中发生了巨变,她的父亲因为癌症去世了!家里的顶梁柱倒了,所有的重担落在了母亲和他们姐妹身上。昔日活蹦乱跳的百灵鸟变得沉寂了,似乎一夜之间小耿萨成熟起来了,她开始主动帮助妈妈做农活、照顾妹妹们。白天在忙忙碌碌中度过,夜晚对父亲的思念愈发强烈,每当这个时候她就会拿出父亲留下的晶体管收音机来听听。收音机里的歌声给这个悲痛的家庭带来了一丝的欢乐,那些电台播音员成为耿萨学习普通话的最好的老师。“知识改变命运”,13岁的小耿萨明白这个道理,她暗暗发誓要努力学习,走出大山,改变这个家和自己的命运。
走出大山
1982年16岁的耿萨考上了甘南合作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前身)。这所学校是甘青川三省培养少数民族教育人才的基地,对于培养学生说普通话尤其看重,学校常年设置有广播站,让会说普通话的学生担任广播员,达到示范褒奖的作用。入学不久的余恩慧被老师发现,她说的普通话即流利又标准,于是她成为学校广播站的播音员。多才多艺的耿萨还在学校举办的各种节庆活动和文艺晚会上担任主持人的角色。这些丰富的经历为她日后成为播音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5年,刚刚组建的甘南广播电台招收播音员,耿萨以自己的才华获得了评委的青睐,顺利被录取,从此余恩慧以耿萨作为名字开启了她的播音生涯。经过4年的努力学习,她的播音技巧越来越强,文化素养也在不断提升,受到了听众的一致称赞。曾经在1988年的全省播音评比活动中,耿萨获得了一等奖的殊荣。
人生转折点
1989年,耿萨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那是一个秋末的午后,吃完饭的耿萨在看《甘肃电视报》时,无意中看到一条甘肃电视台在招收播音员的招考启事。她没有丝毫的犹豫,马上踏上了开往省城的班车。在招考现场,耿萨以端庄秀丽的形象、沉稳优雅的气质以及圆润甜美的音色征服了考官,一路过关斩将来到最后的复试阶段。最终耿萨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被甘肃电视台正式录取,成为一名电视播音员。在甘肃电视台,耿萨主持了《甘肃新闻》、《新闻大观园》等栏目。她在工作中极其负责认真,每次开播前她都要一遍遍地练习、背诵播音稿件;节目播出后,她又一遍遍地观看,将存在的不足之处一一记录下来,最后总结出整改的措施。正是这种爱岗敬业精神,使耿萨成为甘肃电视台的台柱子。
在事业上功成名就的耿萨并没有停滞不前,她还是一如既往地在努力提高自己,通过自学拿到了兰州大学新闻系的大专文凭。1993年,耿萨的朋友告诉她,中央电视台在招聘播音员,她利用节假日悄悄去了北京一趟。在应聘中央电视台播音员时,耿萨的能力得到了台领导的认可,几乎所有条件都满足应聘条件,唯一遗憾的是耿萨没有本科文凭。虽然没有被央视录取,但这样的人才还是被央视记住了。应聘官们推荐耿萨去浙江电视台,而浙江电视台也快速做出反应,邀请耿萨加入。在浙江电视台工作了一段时间后,耿萨觉得都是在省台工作,不如回甘肃为家乡服务,于是耿萨又回到了甘肃电视台。
回来后,耿萨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甘肃省委党校学习进修期间她终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本科文凭。1995年,耿萨再次来到中央电视台应考播音员,这次耿萨的业务能力比三年前更强了,本科文凭也有了,央视马上录取了她。但是甘肃电视台死活不放人,这些年被央视“挖走”的人才太多了,“宝宝心里苦啊”!耿萨也觉得是甘肃电视台培养了她,就这样走了,确实不厚道,于是耿萨又为甘肃电视台工作了5年。2000年,耿萨到中国传媒大学研修班学习,结束后她拿到了在职研究生的结业证,并且再次来到央视实习。
用 “执拗” 成就播音传奇
这次34岁的耿萨终于如愿以偿,来到了她心目中的殿堂--中央电视台,不久正式成为央视新闻频道新闻中心的播音员。在央视,耿萨先后担任了《朝闻天下》、《新闻30分》和《新闻直播间》的主持人。已经从事播音工作大半生的耿萨并没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她还是和以前一样,力求工作做到精益求精,用她的话总结就是“执拗”!
为了做好本职工作,她将所有的精力用在学习和工作中,以至于到现在都没有给家人做过一顿像样的饭菜。说到这些,耿萨却将对家人的亏欠归咎于自己的“懒惰”,她说:“除了干播音这一点吧,别的方面其实我是一个特别懒惰的人,在生活中就更不用说了,我也很少把家务干的特别好,很少在家做一些美味佳肴让家人享受,这些都很少,家人对我的要求也特别少。”其实这怎么是懒惰呢?这正是她“执拗”精神的体现,为了做好播音这件事,她可以放下一切,一做就是一辈子。从甘南州广播电台的普通播音员到央视著名的播音员、主持人,她一步一个脚印走到现在,都是心中的这份“执拗”在支撑!很少做家务反映出的是人家对耿萨的支持和理解。
2019年6月之后,53岁的耿萨逐渐淡出屏幕,开始从事幕后工作,主要任务是培养指导新人,在“播音主持委员会”担任指导老师。从文县走出的耿萨,从来没有忘记过故乡,每当遇到甘肃来的老乡,她都会打听陇南、甘南、文县等生活过的地方的变化;每当文县制作了宣传家乡的电视专题片请她播音时,她都会欣然接受,免费为宣传家乡尽一份力。耿萨的姊妹们都已经成家有了自己的孩子,唯有她忙于工作,耽误了终身大事。70多岁的妈妈为此放心不下,经常念叨女儿。耿萨想把妈妈接到北京享几天福,可是老人家故土难离,不愿意来北京,于是在每年春节耿萨都会挤时间回家探望妈妈。每当她回家时,那些儿时的玩伴或同学都会来她家中相聚。这个时候就是耿萨觉得最幸福的时刻。
耿萨,这位走进央视的白马姑娘维益德(大连)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不仅仅是白马藏族同胞的骄傲和自豪,也是青藏高原的骄傲。祝愿耿萨老师早日找到真爱,永远幸福的快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