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建站和SEO变得简单

让不懂建站的用户快速建站,让会建站的提高建站效率!

维益德(大连)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侯耀华从李富春外孙处借走一台相机,却迟迟不还,蔡畅感觉不对劲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个 “关注”,听故事品百味人生的同时,还能获取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中最重要的东西,父母的言传身教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那么,老一辈的革命家是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的呢?

著名相声大师侯耀华有一个同班同学叫做李勇,他的身份可不一般,他的母亲叫做李特特,是李富春和蔡畅的唯一女儿。

从小,蔡畅对女儿和外孙的教育就十分严格。

有一次,侯耀华来找李勇玩耍,无意中看见了李勇家中的一台相机,这在小孩子眼里是十分新奇的玩意了。他情不自禁的摆弄起来,很快就爱不释手,临走的时候依旧依依不舍,于是干脆直接向李勇借了这个相机,带回家玩。

李勇从小被教育说为人要大方,她二话不说就同意了,侯耀华欢欢喜喜地拿着相机离开了。

外婆蔡畅回到家里后很快就发现相机不见了,李勇非常坦然地承认是被侯耀华借走了,蔡畅并没有说什么,只是叮嘱他要记得拿回来,李勇点头。

可是很长时间过去了,相机依旧没有回来,蔡畅不禁有些生气,她害怕是李勇在撒谎,相机有可能是被他摔坏了,而他害怕受到惩罚才谎称被别人借走了。

于是她勒令李勇把相机原封不动的拿回来。

此时的李勇也非常着急,因为他已经多次讨要相机,但是侯耀华就是拖拖拉拉地不肯给,他也很难办。实在没有办法,他只好找着了自己的好朋友张寰商量对策。

张寰十分清楚侯耀华的为人,软的不行,必须要来硬的。

他们直接找到他家里,上门讨要相机,不然就告诉大人,侯耀华一听这才磨磨蹭蹭的=地拿出一堆零件。为什么是零件呢?因为这倒霉孩子已经擅自把李勇家的相机拆了,小孩子破坏能力强,但是修复能力根本没有。李勇最后只能拿着一堆零件找外婆交差。

本以为会受到严厉的批评,但是蔡畅在听了事情的原委之后并没有责怪他,相机坏了无所谓,重要的是孩子没有说谎,这就足够了。

由此可见蔡畅同志对孩子们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十分重视的。

勤俭节约

蔡畅和李富春相识于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他们不仅要兼顾学习,还要抽空打工自己赚取生活费和学费,日子过的非常清苦,他们也因此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他们唯一的女儿李特特从小感触最深的就是母亲的节约。

蔡畅最常跟女儿提起的就是她年轻时候当老师的那段日子,15岁的她已经开始在外工作补贴家用,虽然薪水微薄但是尚能糊口。

她当时的工作是小学老师,为人师表的话就不能穿的不像样子,可是她只有一件能拿得出手的旗袍,根本没有钱买新的,于是每天白天的时候穿着出门授课,晚上回来就立马洗干净晾起来,第二天再接着穿。

这并不是在向女儿诉苦,而是想要告诉女儿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不能浪费。

可是当时只有7岁的李特特哪里懂得这些。小女孩爱美的天性让她看上了一条漂亮的小裙子,她眼巴巴地看着那条裙子就是不肯走,蔡畅当然知道女儿的意思,她想要那条裙子。

很多父母应该都遇见过这种情况,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直接拉走。即使李特特再不愿意,蔡畅也生拉硬扯的把她带走了。

小孩子烦恼来得快去得也快,为了弥补李特特,蔡畅亲手给她缝了一个小裙子,小姑娘收到新裙子之后非常开心,立刻将之前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后来再想起起这件事时,李特特只觉得这是一件非常美好的回忆。

因为小的时候她经常穿的就是哥哥姐姐们的旧衣服,能拥有一件属于自己的新衣服还是非常开心的,由此可见,蔡畅一直以来都过着十分节俭的生活。

公私分明,自食其力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蔡畅夫妇都在国家担任重要的职位,中央给他们家配备了一辆吉普车,但是蔡畅拒绝了,直接把车退了回去,他们平时工作都有专车,生活中并没有多少需要用车的地方,一年也开不了几次,太浪费了。

蔡畅叮嘱女儿和外孙,一定要公私分明,未经允许,不准随便使用公车,更不允许坐公车去办私事。

外孙李勇当时正在调皮捣蛋的年纪,看着威武气派的汽车非常心动,说什么也要坐着小汽车出去玩。但是蔡畅面对撒娇的孙子却不为所动,不管孩子怎么请求都没有答应。她告诉孙子,这是爷爷奶奶坐的车,是为了工作,家里没法用。

懵懂无知的李勇或许尚不知道工作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活动,但是也隐约知道了这辆车是专用的,不能随便使用。

李勇虽然是蔡畅带大的,但是蔡畅从不像其他隔辈亲的老人那样溺爱孩子,她一直都在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让他自己做家务。

从小学开始,李勇就开始了寄宿生涯,蔡畅虽然无时无刻不在关心孩子,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在该放手时放手,培养他的独立能力。

继承革命遗志

其实在李特特小的时候,她就曾经参与过革命事务,只不过那时她的年纪还小,不明白其中的含义。

1928年,四岁的李特特来到上海和母亲团聚,她天真地以为这样就能和母亲在新家一起过幸福的生活,但是实际上的情况并非一个小孩子想的那么简单。

此时的上海对于他们来说处处都是危险,而她的新家则是地下组织的联络地点。为了工作,蔡畅一家需要不断的搬家,改名。懵懂的李特特在母亲的庇护下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危险。

虽然年幼的她还不能理解母亲奇怪的行为,但是在母亲的教导下,她很小就养成了谨慎和机警的习惯。

后来,母亲有时候也会交代她做一些任务,小时候她只觉得好玩,长大后才猛然发觉,原来自己也是在帮助母亲搞革命工作。

蔡畅的哥哥蔡和森也是一位优秀的革命战士,而且还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导人之一,可惜在他36岁那年就壮烈牺牲了,蔡畅时时不忘教育自己的两个侄子侄女,谨记老一辈的革命情怀。

她经常让两个孩子阅读这些前辈的故事,还让他们抄写相关的资料,最重要的是,记住自己的父母是如何为了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

奉献祖国

在孩子的教育方面,蔡畅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将孩子培养成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才,将来学成回报祖国,为祖国的建设做出贡献。

李特特上学的时候,中国的革命还未取得胜利,但是她就已经考虑到了日后建设祖国的问题。中国当时不仅先进科技落后,在农业方面也十分缺乏人才,于是在母亲的提议下,李特特来到了莫斯科攻读农业专业。

回国之后,她响应国家的号召,来到北大荒深耕农业,在农场工作了三年之久。当时她的儿子还不满一岁,这里的生活却十分艰苦。

当时北大荒物资匮乏,每天吃不到什么好东西,很快李特特就因为营养不良断奶了,可是当时也找不到什么好东西补身子,没办法只能给孩子喂打碎的玉米糊糊,还在吃奶的孩子怎么能消化得了这东西,很快就生病了。

李特特又心急又难过,只能找来一个馒头,这已经是她能得到的最有营养的东西了。然后将馒头做成糊糊喂给孩子,试图补充营养。

即使这么艰苦,她依旧没有放弃,经过不懈的奋斗,地里的庄稼终于开花结果,喜获丰收。

1988年,李特特从农业科学院退休了,辛苦工作了大半辈子的李特特终于可以好好的休息了,自己住着一个宽敞的大房子,还有保姆伺候,再也不用受苦了,只要好好的安度晚年就好。但是她却没有选择安逸,而是走上了一条更加忙碌的道路。

在母亲的教育下,她始终记得为了革命牺牲的舅舅们,他们用惨痛的代价才换来了今天的和平和安稳,只要一想到这里,她就坐立难安,无法心安理得的享受,一定要做点什么才好。

虽然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上来了,但是在中国实现全面小康之前,还是有一些地方的人们过着穷困的生活,这是无法避免的。

为此,她成立了扶贫基金会,帮助贫困地区的人们修路,打井,办学校,资助孩子们上学。一开始筹集的资金很快就花完了,没钱怎么办?那就去“化缘”。

从那以后,这位本来受人尊敬的退休干部开始了讨人嫌的生活,为了筹集资金,她到处奔走游说,找当地政府,找爱心企业家,只要能“化”到资金的人,她都试图联系。

从退休以来,密密麻麻的电话记了几十本,里面全是她曾经联系过的人,有的人曾经和她关系挺好,但是现在最怕的就是接到她的电话,因为一定是来“化缘”的。

但是她却丝毫没有因此伤心,只要能为这些贫困的人们做些贡献,一切都是值得的。

结语

李特特虽然非常幸运的生活在祖国已经和平安稳的年代,但是在父母的教导之下,她没有安于享乐,反而一直在艰苦的工作,直到退休都一直马不停蹄的为人民忙碌。

可以说,她将自己的一辈子都奉献给了祖国。

这一切都是蔡畅和李富春同志的悉心教导维益德(大连)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这些革命先辈们不仅自己为国家付出了一切,还保持着优良的家风,让自己的子女也为了革命不断奋斗,真是值得钦佩。